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預計于2020年9月公布,武漢大學考研網將第一時間為你分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年招生專業目錄于2019年9月24日正式公布(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年招生專業目錄于2018年9月20日正式公布),預報考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的同學請先參考2020年招生專業目錄復習備考。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年計劃招生人數為130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78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52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年計劃招生人數為210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理論)84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56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0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年計劃招生人數為208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90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68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0人。2017年新聞與傳播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167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97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70人。2016年新聞與傳播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173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102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71人。2015年新聞與傳播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176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103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73人。2014年新聞與傳播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183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110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73人。相比2013年新聞與傳播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185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110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新聞與傳播)75人。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招生聯系方式如下:
聯系電話:027-68752684 郵政編碼:430072 地址:新聞與傳播學院大樓
武漢大學2020年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學術型)
學院、專業、研究方向 代碼及名稱 |
全日制計劃招 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復試科目 |
同等學力 加試科目 |
備注 |
103新聞與傳播學院 |
130 |
|
|
|
|
學術學位 |
78 |
|
|
|
|
050301新聞學 |
|
|
|
|
|
01 (全日制)新聞理論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 新聞理論(01) |
① 新聞報道專題 |
|
050302傳播學 |
|
|
|
|
|
01 (全日制)傳播理論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 傳播理論(01) |
① 廣播電視概論(01) |
|
0503J8數字傳媒 |
|
|
|
|
|
01 (全日制)數字傳媒理論 02 (全日制)數字傳媒與文化產業 03 (全日制)數字媒介技術及其應用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數字傳媒理論(01,02,03) |
|
|
1301J1廣播電視藝術理論 |
|
|
|
|
|
01 (全日制)電視劇與紀錄片研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 影視評論(01) |
① 影視藝術史 |
|
武漢大學2020年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專業學位)
學院、專業、研究方向 代碼及名稱 |
計劃招 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復試科目 |
同等學力 加試科目 |
備注 |
專業學位 |
52 |
|
|
|
|
055200新聞與傳播 |
|
|
|
|
|
01 (全日制)新聞學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
① 廣告學概論(02) |
|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學、網絡傳播四個系;6個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設計方向;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五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新聞學、傳播學、跨文化傳播學、廣告與媒介經濟、數字媒介;五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廣播電視藝術理論、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一個新聞傳播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擁有一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中心。一個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多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2人,教授20人(含博導17人)、副教授20人;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以及在國外或境外學習、訪問、交流、講學經歷;有1位國家級教學名師、1位入選國家第一批“萬人計劃”、4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位珞珈杰出學者、1位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位珞珈學者特聘教授、4位珞珈青年學者。此外,學院還聘請了40多位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人士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在科學研究方面,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有一個“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新聞傳播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一個“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社會轉型與中國大眾媒介改革、一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創新基地、2個CSSCI收錄源刊:《新聞與傳播評論》、《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年度報告》;根據2012年第三輪國家學科評估結果,我院學科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三(得分第三)、位次第四。
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方向:
1、傳播理論
該方向主要研究傳播過程中的一般規律,探討傳播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2、廣播電視
該方向主要研究廣播電視媒介的發展,探尋其規律及操作規范,并研究廣播電視媒介與社會及文化之間的關系。
3、廣告傳播
該方向主要研究廣告傳播的一般規律,探討廣告傳播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4、網絡傳播
該方向主要研究網絡傳播一般規律,探討網絡傳播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5、圖像與動畫設計
該方向主要研究圖像與動畫設計的二維、三維及網絡動畫設計的一般規律,探討圖像與動畫設計創意,以及審美觀念和過程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6、媒介經營管理
該方向主要研究媒介經濟與媒介產業的運行規律,及媒介組織的經營管理理論與實踐問題。
新聞學專業研究方向
1、新聞理論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探討新聞傳播發展過程中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2、新聞業務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采、寫、編、評業務的一般原理,探尋其規律及業務運作規范。
3、新聞傳播史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傳播事業中的觀念、制度、現象諸層面以及重要的媒體與新聞從業者,揭示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及其文化內涵。
4、中西新聞比較
該方向主要研究中西新聞業的發展和新聞觀念的演變,探討跨文化新聞傳播的現實途徑。
數字媒介專業研究方向
1、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
該方向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研究各種媒體技術的融合演變與整合發展趨勢及其應用,現有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相關機制與影響,以及技術與新聞傳播業的互動。
2、數字藝術與游戲設計
該方向主要研究數字藝術設計與開發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
3、移動多媒體
該方向主要研究多媒體無縫移動的原理及其技術實現方法,建立新的計算和應用模式。
4、數字電視技術
該方向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研究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應用以及數字電視接收技術與新聞傳播業的互動。
廣播電視藝術理論專業研究方向
1、電視劇與紀錄片研究
該方向研究電視劇與紀錄片的基本原理、一般規律和發展趨勢?疾熘型怆娨晞∨c紀錄片藝術的演變歷程;分析其創作原理、文本形態與視覺語言;探索創作思維的創新性與個性化,運營模式的產業化與國際化等趨向。
2、廣播電視理論與批評
該方向從廣播電視基本理論出發,以史論相參、創評結合,探究廣播電視藝術主要流派、理念與特性,分析影視語言與當代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在“全球化”語境與影視敘事方式的轉變中闡釋廣播電視的“現代性”歷程及其生存的文化空間。
3、廣播電視語言藝術
該方向主要研究廣播電視語言的藝術特色、傳播規律和應用方法,主要運用播音主持藝術基礎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于廣播電視語言的鑒賞能力和應用能力。
以上專業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為2—4年。
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方向有新聞傳播、廣播電視、廣告傳播和網絡傳播等。
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內容包括大眾傳播與新聞生產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新聞采寫編評、中西新聞報道分析和新聞管理等實務知識與技能等;廣播電視媒介的發展,探尋其規律及操作規范,以及廣播電視媒介與社會及文化之間的關系等;廣告傳播的基本規律與方法,包括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產業發展等實務知識與技能等;網絡傳播活動的發展規律,探索網絡內容的表達、創意、營銷與管理等。
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
以上資料由武漢大學考研網為你分享,2021年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考研專業課考試科目參考書目請參考: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年考研參考書目。備戰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同學們請參考2021年招生專業目錄和參考書目復習備考。需要了解更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考研信息請查看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全部考研信息,我們收集整理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近年的全部考研信息供同學們參考。